
fight for future!
第三次作业
现代设计作品
一·基本信息
简介
该馆由“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设计,博览会结束时拆除。后为纪念这一作品所开创的历史,巴塞罗那德国馆于1986年原址重建。
巴塞罗那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成。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高雅的气氛。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的成果之一,也是代表作之一。

结构与构造
巴塞罗那德国馆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 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第一次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其二,馆中设置的双层玻璃光箱造成了视觉对比,它与赖特设计的芝加哥罗比住宅(1909)所呈现的空间构成与比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和因果关系。

评价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 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
二·现代设计美学操作对象
型的感受
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的德国馆就是简单的方盒子构成,将面拉出来推过去,使其具有变化,又有既有的规则,并且用虚的手法营造一种穿透的玻璃盒子的空间感。
色彩的感受
整体建筑以冷色为主。基于钢构与大片玻璃的构造,用与这两者和谐的冷色系是符合配色理论的决定。大片的白色符合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并且入口处黑色大理石的色彩是唯一不单纯的颜色,但也给这个极尽简单的建筑带去了更多的配色趣味。
质感
以钢骨支撑混凝土屋顶,屋内有一大片的大理石,整体感觉都是坚硬冰冷的,然而密斯在建筑周围用上了水这个柔和的因素来中和太过坚硬的感觉。
纹感
整体都是光滑的感觉,大理石也是抛光的光滑感觉,整体和谐。
量感
虽然这个建筑的用上了混凝土,内部有大面墙,但是整体的感觉却是轻盈的,从而量体在视觉上有缩小的感受。因为玻璃具有穿透性,钢构的构造形式令它的结构支撑物可以比较小块。


三·现代设计美学的操作规则
统一(集中)
巴塞罗那德国馆非常具有密斯的设计特点,直线,简约。密斯将方盒子解体之后,这面墙拉开一点,那面墙替换成玻璃,用的元素十分统一,在统一中又有规律的变化,使得建筑简约而不无趣。
平衡(对称)
在实墙和虚墙的相互作用下,屋顶呈现平衡感,整个建筑也不会太过失衡。视觉上拥有对称感受。
韵律(渐进)
大片玻璃在几个面上重复出现,形成韵律感。
和谐
直线,直角是组成这个建筑明显的特征,这样的调性使得建筑得到和谐的美感。
对比
虚实对比,实墙和穿透的玻璃形成对比。

后现代设计作品
一·基本信息
华特·迪士尼音乐厅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洛杉矶音乐中心的第四座建物,由普利策克建筑奖得主法兰克·盖瑞设计,主厅可容纳2265席,还有266个座位的罗伊迪士尼剧院以及百余座位的小剧场。迪士尼音乐厅是洛杉矶爱乐与合唱团的团本部。其独特的外观,使其成为洛杉矶市中心南方大道上的重要地标。
迪士尼音乐厅落成于2003年10月23日,造型具有解构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以及强烈的盖瑞金属片状屋顶风格。落成后,如同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般,引起不少是否破坏市容的纷议,且建筑学界亦质疑其内部空间是否提供音乐厅良好的声学效果与设计。但在几场音乐演出之后,与洛杉矶音乐中心另一栋重要音乐厅,桃乐丝钱德勒大厅相比,该音乐厅良好的音响效果是广受赞誉的。
复杂的建筑外观皆为各个不规则的金属板,其接口的整合的复杂性相对提高,在其工程造价相对提高的状况下,于1996年,地下停车场完工后,已花费9千万到1亿1千万美金,幸赖前洛城市长Richard J. Riordan与加州慈善家Eli Broad展开募款活动,工程得以在1999年的12月继续进行,2003年完成时,花费已到2.74亿美金,其中Disney家族捐款有8仟450万美金,Disney公司捐款2仟5百万美金。如此庞大的建筑工程费用,能有机会让建筑师的理念能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种理念落实的感受是很难得可贵的。而建筑物的外观也因为时间昼光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二·后现代设计美学的操作对象
空间感
空间感却是容易感受,却不容易描述的一种感觉。空间感的存在是依存实物感而存在的,透过看的见的量体、物质组成的陪衬才感觉的到。迪斯尼音乐厅不仅外部壮观,室内空间也显得非常大气,由曲线和直线一同组成,有别于正常空间所体验到的感觉,也在空间上让人印象深刻。
叙事感
Frank Gehry希望迪斯尼音乐厅能塑造出一个拥有亲切感、互动性高的公共环境,同时拥有一流的室内音响环境,提供音乐家与听众产生密切互动的一个空间。建筑师研读了整座城市的历史变革及城市的重点产业,利用建筑作为城市故事的一环。
超越实感
脱离现实的感觉往往比现实的感觉更能吸引人,凹曲不平的金属墙带给人抽象又超现实的感觉,搭配上大片玻璃,实虚交错相辅相成。解构主义的造型使得建筑物有一种不符合现实的感觉,产生了前卫感受。
科技感
建筑物本身所使用的建材已经让人感受到科技感,再加上大量的流线型,各种弯曲、转折,使人感受到新时代的无限可能。在建筑设计上也利用计算机科技,等多数零组件整合,方可精确无误差的执行每个步骤,且完美的接合各地零件。在实行上也具有相当科技感。
定型化符码之造型元素
建筑师将建筑的解构主义发挥淋漓尽致,他本人将音乐厅的外型描述为「一艘坐在盒子里的奇特帆船」。

三·后现代设计美学操作规则
调性
指对象或画面上的造型单位元间操作成具有风格的一致性。外观的钛金属以及流线型使这座奇形怪状的建筑物的到统一感。
比喻与讽喻
建筑物本身是一件雕塑艺术品, 正如前面所说的,建筑师本人将音乐厅的外型描述为「一艘坐在盒子里的奇特帆船」。
装饰 (庄严)
建筑本体仅以同样的材质语汇表现出现代科技感以及反射天光水色,鲜少着墨于表面装饰或点缀,反而是以形体的有机曲线变化为主要的装饰元素。看似复杂的曲线中却有着重复的一些规则,是的建筑造型整体看起来变化而不凌乱,大气而不无聊。
文脉(嵌入)
盖瑞以解构主义为中心思想设计建筑,打破原有的构造形式,创造出新的,不同于人们固有印象的音乐厅。
台湾本土作品
一·基本信息
简介
北港朝天宫,俗称北港妈祖庙[3],位于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中山路178号,是一座主要奉祀天上圣母的庙宇,1694年(清康熙33年),由树璧和尚(临济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天后宫(朝天阁)迎请妈祖金身,于北港建庙收徒传法。朝天宫被列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自树壁传下17代禅宗法脉结束后,管理委员制取代原本僧侣管理系统,但至今仍聘请佛教僧侣任住持及驻庙法师。

历史
北港朝天宫,俗称北港妈祖庙,主祀妈祖(又称天后、天后圣母、天上圣母)。关于北港朝天宫之创建,口传、志书与碑记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依访调所得,记录于《台湾私法第二卷 附录参考书》书中所载创建年代为最早,相传1694年(康熙33年)有佛教临济宗禅师树璧,奉福建湄洲朝天阁妈祖圣像从笨港登陆,被众人留驻,立祠恭奉,为朝天宫创建之始。


二.设计美学精华
1.序位主从:
以中轴线为中心由南到北顺序为:拜亭、正殿、观音殿、圣父母殿、光明殿。
2.阴阳调和:
正殿主祀 天上圣母,即一般俗称的 妈祖婆。龙边为 三宝殿,虎边为 文昌帝君殿。
3.气韵生动:
屋顶上的交趾陶也是庙宇工艺中的重要一环,是传统工艺与信仰的结合,除了龙凤等吉祥物生动之外,在样态上也非常丰富,有许多的故事都在屋顶上舞动着,人偶彷佛会移动一般。
4.布局成势:
(1)主场原则:正中央与中轴线显然是庙宇惯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当然中间也是最终要的位置,而此庙主要祭拜的天上圣母就在中间。
(2)序位原则: 庙宇的空间摆放也是影响参拜人动线的最主要因素,而参拜顺序与序位及大小脱离不了关西。
(3)烘托原则:像是文昌殿、三宝殿作为左右,观音殿在正殿之后,运用周围空间的重要性更加烘托出正中央的地位。
(4)呼应原则:空间上大致左右对称,当然也会有一些空间因应机能不同而做出调整,但整体上左右是相互呼应的。
(5)对仗原则:左青龙右白虎也是传统对仗的重要元素之一,要从龙口入,虎口出。
(6)虚实原则:在正殿与侧殿的空间中显然也留一些空间、或增大一些空间来形成留白的意象,使空间上有虚实的层次,也让在里面参拜的人在心灵上有更深的感触。
5.文化符码:
(1)民族象征: 石雕龙柱、凤凰、老虎、民族信仰故事、神
